抗战时期,无论是八路军还是国民党部队,均涌现出大量英勇的抗日英雄。在武器装备远不如敌人的情况下,中华军民英勇奋战金财配资,最终为保卫国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特别是在这段艰苦岁月中,国民党102师和日军多次激烈交锋,成为抗战历史上的一部分。
102师曾多次与日军交战,在新墙河的防线尤为关键。新墙河中段是102师的主力防线,而日军的第6师是日军最为精锐的部队之一。在日军的猛烈进攻面前,102师处于被迫撤退的状态,局势十分危急。然而,102师的师长柏辉章在紧张局面下却表现出非凡的冷静。他能够在危机时刻依旧冷静指挥部队,不但没有慌乱,反而指示部队反击,为后续的撤退争取了宝贵的时间。这是为何?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?
展开剩余80%柏辉章出生于1901年,家境并不显赫,家中经营酱油生意。年轻时,他被送到贵州讲武堂学习骑兵课程,毕业后加入黔军。在黔军的日子里,他并未受到国民政府的特别重视,因为黔军长期以来战斗力较弱,且装备简陋。虽然抗战爆发后,军队的整体状况得到了改善,但黔军依然在战力和装备上处于下风。国民党重视的往往是那些嫡系部队,102师在国民党内部的地位较低,难以获得应有的支持。
然而,尽管如此,柏辉章依旧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带领102师在多个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。1938年,豫东战局急剧恶化,102师奉命支援徐州。在前往徐州的途中,他们遭遇了日军的进攻。面对强大的敌人,柏辉章没有慌张,而是依靠新配备的武器装备展开反击,给敌人沉重一击。正值士气高涨的时刻,102师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击毁了五辆敌方坦克,并缴获了大量装备,这一战绩使得部队士气更加高涨。
然而,尽管取得了一定的胜利,102师并未能如愿支援徐州。随着徐州的失守,102师被迫改变战术,任务转变为掩护友军撤退。局势不断变化,102师在战场上的损失逐渐加剧。尤其是在砀山的战斗中,102师被围困,师部和团部之间失去了联系,局势一度陷入绝境。尽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,柏辉章依然保持冷静,指挥部队顽强抵抗,并不断向上级报告战况,希望能够得到支援。然而,由于102师并非嫡系部队,最终的支援并未到来,柏辉章只能在撤退与坚守之间做出艰难决策。
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,柏辉章决定发起突围。虽然突围过程中的损失惨重,但他坚持带领部队一寸一寸地向前推进,直到最后成功撤离到一个安全的村庄。此时金财配资,柏辉章终于接到了撤出战场的命令。不得不说,柏辉章在危急时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,而102师在国民党军队中地位的低下,未能得到足够的关注和支援,也让人感叹。
在新墙河的防线,102师继续顽强抵抗,但同样付出了巨大的代价。新墙河防线是日军进攻长沙的前哨阵地,按理说应由更为精锐的部队来防守。然而,国民党将102师派遣到这一重要防线,面对日军第6师的进攻,102师不得不奋力迎击。柏辉章早已做好准备,他指挥304团在新墙河两岸展开伏击,给敌军造成了极大的损失,尽管日军此后加强攻势,但仍然未能突破防线。
然而,日军并未放弃进攻,他们通过修建浮桥想要强渡新墙河。虽然102师的装备并不强大,但柏辉章凭借有限的火力成功击退了敌人的浮桥工程。最终,日军选择用骑兵强行突破,102师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。随着敌军突破,102师的306团处于危急状态,形势愈加严峻。此时,柏辉章只有不到六十名兵力,他依靠冷静的判断,带领士兵在树林中发起反击,成功拖延了敌军进攻的节奏,并为部队争取了宝贵的撤退时间。
尽管102师面临着极大的困难,柏辉章仍然坚持战斗了两天,最终防线被突破,部队损失惨重。102师从数千人的队伍中只剩下几百人,但在柏辉章的指挥下,他们顽强守卫了这段时间,为其他部队的撤退争取了时间。
柏辉章虽是国民党将领,但在抗战时期展现了卓越的指挥才能,不论是在徐州战场还是新墙河防线,他的表现都堪称出色。虽然由于不是嫡系部队,他的部队在国民党内未能获得充分的重视和保障,但他依然凭借过人的智慧与勇气,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。柏辉章的经历充满复杂性,但他在中国历史上,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表现,足以载入史册。
发布于:天津市尚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